2014-09-23 10:27云南珠鑫茶叶有限公司
以茶待客,以茶联姻、以茶祭祀,历来是云南各族人民的传统习俗,尤其在少数民族的婚丧嫁娶中,普洱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在云南拉祜族,当男方去女方家求婚时,必须带上一包普洱茶、两只茶罐及两套茶具。而女方家长以男方送来的“求婚茶”品质的好坏,作为检验男方制茶手艺高低的主要依据,并据此确定是否将女儿嫁给对方。在傣族的男女恋爱中,普洱茶也大有用场。少哆哩(姑娘)看中哪个毛哆哩(小伙),便用茶水泡饭给他吃,如果男方也喜欢女方,便高兴地将茶泡饭一口气吃光。布朗族姑娘出嫁,不论娘家家境殷实或贫困,在给女儿的陪嫁品中,茶树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“喝茶要喝新,茶叶须保鲜。”这是品茗的一般常识。普洱茶却恰好相反,不但没有保质期,而且存放越久茶香越加醇厚。它追求的是岁月的痕迹,是生命的永恒之美。将陈年老普投入杯中,倒入煮好的泉水,叶片在水中缓缓苏醒,一缕一缕的红慢慢渗透在水中,沉香四溢开来。冲泡好后,茶汤透明,红如宝石,艳若玛瑙,清澈见底,油光可鉴,舌感醇和,爽滑润喉,回甘持久,让人久久不能忘怀。陈年普洱茶是时间的醍醐,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,更是一种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,也是对茶禅一味最好的注释。
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是马帮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形成的,其间蕴藏了天、地、人的机缘巧合。传说乾隆年间,普洱城内有一濮姓茶庄,世代以制茶售茶为业,濮氏茶庄生产的茶被指定为朝廷的贡品。这一年岁贡之时,淅淅沥沥的春雨格外绵长。近四个月的风雨兼程,濮少庄主伙同马帮到达京城后,连忙卸驮验茶,不料一路的风浸雨湿,原本绿中泛白的青茶饼变成褐色。濮少庄主吓得上吊自杀,好不容易被下人救活。贡期迫在眉睫,濮氏茶庄一行惶恐至极地向皇帝呈上那褐色的茶饼。不曾想,乾隆轻呷一口,顿觉醇香直沁心脾,绵甜爽滑,顿时龙心大悦。乾隆问:“此茶何名?”濮氏茶庄一行人吓得只打哆嗦,不敢回答。乾隆又问“何府所贡?”太监忙答:“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。”“普洱府,普洱府……此等好茶居然无名,那就叫普洱茶吧。”之后,濮氏茶庄根据这批贡茶,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发酵工艺,其他茶庄纷纷效仿,从此代代相传。
这个故事广为流传,不少的编剧、导演还将这段故事搬进了电影、电视剧中。可事实上,普洱茶源于秦汉,兴于唐宋,盛于明清。云南人民把乔木型大叶种茶加工制成普洱茶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。云南的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同样闻名遐迩,绵延了上千年。那一条条从普洱府出发的长路,承载着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和民族兴衰,在古道上艰难地行走,用厚重的脚步丈量着大地,坚韧地完成了对数千年历史的串接。
纵览中国的历史,普洱茶始终与国家统一、民族融合密不可分。三国时代,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击败南中(当时的云南)孟获之后,恩威并行,及时安抚当地民心,其中措施之一就是指导南中少数民族种植乔木型大叶种茶树,鼓励发展茶产业,促进了民族事业发展。至今,诸葛亮仍被云南许多民族供奉为“茶祖”,茶农尊南糯山为“孔明山”。明朝,为了民族和睦、安民固边,政府鼓励边地各民族发展茶叶,开辟茶园,培植优良品种,用普洱茶同邻国交易马匹、香料、宝石、手工艺品等,从而安抚了一方人民,守住了一方疆土,使之成为功不可没的“绿色长城”。清代,朝廷在云南设置“普洱府”,对茶庄、茶号上贡的好茶及时下旨嘉奖。并以普洱茶为“润滑剂”,勉励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建茶山,共同发展普洱茶产业链,实现了民族大融合。乾隆57年,普洱茶首次做为国礼向到访的英国使团马嗄尔尼馈赠,并从此流入海外,走向世界。
普洱茶因绿色环保并具备消食、减肥、降血脂、防止冠心病等保健功效,深受台胞的喜爱。在海峡两岸隔绝的那个年代,台湾同胞辗转香港购买中国云南的普洱茶,品尝乡土的味道,怀念海峡对岸的祖国和亲人。普洱茶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连接着两岸的血脉之情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两岸关系日益密切,越来越多的台胞喝上了祖国的普洱茶。普洱茶有效地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与理解,在杯盏中潜移默化地化解了历史遗留的一些心理障碍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中华民族复兴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的关键时刻,普洱茶将会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大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文章出自普洱茶、云南普洱茶、http://www.ynzxtea.com/,转载请注明出处
全正品
超保障
最放心
快捷付
限时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