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4-11 10:06云南珠鑫茶叶有限公司
光阴流转,时代变迁,60多年过去了,悠悠古道上驮茶的马帮不再有,铃声也不再响,当年那些二、三十岁的赶马大哥也大多谢世,踪迹难寻。云南政协报记者詹英佩女士曾在在易武古镇寻访到一位60多年前去过国外的赶马大哥,今年已是86岁高龄的罗德寿老人,罗德寿是六大茶山60多年前去过国外的唯一健在的老赶马大哥,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者,依然腰板挺直,行走快捷耳聪目明,说起话来声音洪亮,年轻时的英武和精悍仍然可辨。
罗德寿老人记忆力非常好,说起当年赶马帮去泰国,越南卖茶的事便眉飞色舞激动不已,掩不住的自豪便溢于言表:那时候我们驮茶的马帮每次出去少则七、八十匹,多则一、二百匹牛或马,每头牛或马驮24筒七子饼茶,走起来浩浩荡荡铃声隔几条山沟都听得到,走头的几匹马鞍子还插着茶号旗帜,招呼马的人背着九响枪一边走还一边敲着锣,看上去威风得很。从易武出发到泰国米赛来回要一个多月,叫走夷方。走夷方不容易,一路上要顶得住烈日,还有瘴气,毒虫、瘟疫、匪盗才走得回来,出去的日子,马帮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走,每过一个村寨,锣一响寨子里的老老少少都要出来观看,马帮进入缅甸、泰国,当地的华人侨商都要十分隆重地迎接我们,那些华人看到茶叶就知道我们是九龙江一带去的马帮,便眼睛亮亮,声音大大地说“九龙江的人不得了,做的都是大买卖。”我们易武的同庆号、同兴号、乾利贞号等在国外名气很大,送去的茶争着要。
在东南亚华人眼里,马帮驮来不仅是名重天下的普洱茶,还带来了让夷方人民不可小视的中国茶文化。明清时在云南境内的茶叶运输由脚夫和各族马帮共同完成的。开始,从茶山运茶到普洱主要由背夫(脚夫)完成。那时的脚夫中有一群石屏的夷家女子,每年成群结队进入茶山,为茶商背茶至普洱。清代沈寿榕有诗云:“石屏彝女健腰脚,出门大笑男儿弱。而今远作茶山行,茶叶尖如妄命薄。薄命奈如何,听唱垄匆歌。歌拍双双声起舞,郎心不知妾命苦。君不见,普洱城南人几家,家家人有思茅茶。少年饮茶莫饮酒,醉向腰间寻匕首。” 反映了有彝族妇女参加到背夫驮运中。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:“砍柴莫砍葡萄藤,嫁人莫嫁赶马人……”记录了赶马人一年四季,风餐露宿的艰辛生活。
除背夫外,红河、石屏、江城的马帮也大量进入茶山运茶。尽管背夫驮运的前期成本较低,但由于驮运量小,行路速度较慢,因此单位重量运费就较高,后渐渐被马帮所取代。茶马古道一般是60里为一个马站,30里为一个腰站。那柯里就是其间的马帮打尖歇梢的腰站。茶叶运到思茅或普洱后,一部分由纳西、回、汉、白等民族的马帮经元江、玉溪等地运到昆明,一部分经景谷——景东——南涧——祥云到丽江。
文章出自普洱茶、云南普洱茶、http://www.ynzxtea.com/,转载请注明出处
全正品
超保障
最放心
快捷付
限时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