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电话:0871-67213977
> 普洱文化 > 普洱茶历史 > 文章内容

再谈茶叶历史

2012-04-26 11:57云南珠鑫茶叶有限公司

   许多人不知道,世界70%的茶叶产量和消费量是红茶,而且除中国、日本以外,其它主要产茶国基本上是生产红茶的。

  这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印象不同,因为我们天天接触的可是绿茶,花茶,乌龙茶,普洱茶,黑茶等等,红茶是很少的。还有,现在冒出许多品类,如茯茶,六堡茶,黄茶,白茶,藏茶,加上数以千记的地方名茶,保健茶,养生茶,奶茶等等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怎么有这么多茶叶名称?不是说茶有六大茶类吗?

  这一切,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与发现吧。

  五千年前,茶之为用,是从神农咀嚼茶树鲜叶开始的。《神农本草》说:"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"。这是茶叶历史记载的开始。

  然后,就是茶树鲜叶生煮羹饮,或茶树鲜叶晒干再羹饮的食用方式。《晏子春秋》说:“婴相齐景公时,食脱粟之饭,灸三戈、五卵、茗菜而已。”

  三国时期魏朝,出现茶叶简单加工,即把茶树鲜叶做成饼,再晒干或烘干,制成最原始成品茶叶。这是最原始的制茶工艺。从成饼到干燥之间必然发生茶叶发酵,这是黑茶最关键的工艺。按现代茶叶分类标准,这种饼茶就是黑茶。

  此后,蒸青制茶出现,即将茶鲜叶蒸后成饼,饼茶穿贯,再串吊烘干。形成这种工艺是也是自然而然的,但却是茶叶加工史上最重要的突破。它意味着茶叶杀青工艺的产生,现代黑茶、绿茶、黄茶、青茶(乌龙茶)的加工工艺中都有杀青过程。

  唐朝开始,贡茶兴起,成立了贡茶院(即制茶厂),官方开始组织制茶,从而极大地促使茶叶生产工艺的不断改革。

  茶圣陆羽在《茶经.之造》记述:"晴,采之。蒸之,捣之,拍之,焙之,穿之,封之,茶之干矣。"。(制作工序为:蒸茶、解块、捣茶、装模、拍压、出模、列茶晾干、穿孔、烘焙、成穿、封茶。)这说明在当时主要生产蒸青茶饼,而后者更接近黑茶的制作工艺,而不是绿茶。对茶叶分类,《茶经》中只提到“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”四种。

  元朝,散茶绿茶正式诞生。王祯《农书》记载,茶叶“采之宜早,率以清明、谷雨前者为佳。……采讫,以甑微蒸,生熟得所。蒸已,用筐箔薄摊,乘湿略揉之,入焙,匀布火令乾,勿使焦。编竹为焙,裹箬覆之,以收火气。” 这是蒸青绿茶采制工艺的最早完整记载。

  宋元时期,南北战争导致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迁徙,文化大融合,对茶叶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。宋元团饼茶从颠峰下落,散茶绿茶的生产大增,这种消长演变,似乎只是茶叶加工上的改进,但实际上涉及加工品种的更新或创新,饮茶风习的变革,茶具的革新,从而在根本上为形成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茶叶制作,一直主要以民间为主。在宋元时期,茶叶加工出现了创新和突破,在朝廷,文人,和民间的交互作用和推波助澜下,茶具,茶叶品种,饮茶文化空前丰富。因制茶人地域不同,制作习俗不同,语言或方言不同,偏好不同,饮用方式不同等等,茶叶出现五花八门的名称、品类。明初朱元璋诏令罢龙凤团兴散茶后,茶叶的种类或品种更是雨后春笋。茶叶的发展也就随着国家的命运一浪高过一浪,向前发展。直到上世纪,陈椽先生才归纳中国茶叶的各种制造工艺,将茶叶正式分为六大茶类,沿用至今。
 

文章出自普洱茶、云南普洱茶、http://www.ynzxtea.com/,转载请注明出处

  • 上一篇:中国茶叶最早是被视为东方神奇的仙草
  • 下一篇:易武---“美女蛇居住之地”
  • 全正品

    超保障

    最放心

    快捷付

    限时达